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式相亲价目表:不考虑没北京户口姑娘 有户口轻度残疾也行

2017-07-12 凤凰新闻客户端

门当户对是铁律


“你们外地人怎么还那么多事儿,能找个北京的够不错的了,还挑什么啊。”


中山公园的相亲角,一位替儿子找对象的北京大爷,正理直气壮地训斥一位刚刚拒绝了自己的姑娘。


同样的场景可能出现在天坛、玉渊潭、陶然亭或是朝阳公园。无数慕名而来的大爷大妈,汇聚在北京的各大公园,只为亲自操办儿女的终身大事。


△尽管天气炎热,仍有大量老年人自带板凳和相亲材料,到中山公园相亲角替儿女相亲。摄影/费知


尽管声名远播,但相亲角的成功率其实并不高。“现在大多人数人都比较浮,这人太多了,都挑花眼了。”一位大爷说。


在相亲角,被征婚的大多是75后和80后的城市中产,以大专、本科学历为主,北大博士、清华硕士、美国名校也不少见。他们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或是有着北京户口的外地人,多数早就在北京定居,凭借不错的收入或家庭背景,在房价高企的北京拥有至少一套独立住房。


门当户对是这里的铁律。在详细列出的相亲条件里,户籍、收入、房产、学历等硬性条件被格外看重。


“京籍、未婚、有房、经济条件好”早已是相亲市场的标配,有的还提出“名校本科以上”、“父母有工作的纯老北京”,还有的甚至要求“中共党员”、“知识分子家庭”等。


照片是极少见到的。一如相亲条件里对性格、人品、身高、长相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描述,对自己儿女通通都是“帅男”、“美女”,对对方则永远是笼统地要求“人品好”、“温柔大方”。


“给孩子相亲就像上班一样,搬个板凳坐了多少年才找着一个。”这些着急的父母霸占着公园深处的一片树荫,生把公园变成了人才市场和儿女交易市场。


△摆在地上的征婚简历五花八门,有人称自己“曾为世界多国总统、元首及联合国秘书长作贴身英文翻译”,也有来为自己相亲的推拿师傅,持一彩打的红底白字展板,上书“专治脊柱纠正,跌打损伤”,并配上一张身着太极服的练功照。


“我们不找外地的”:外地人的征婚简历都扔树根下


“我们家儿子不缺房子、不缺车也不缺钱,就是身高比她家要求矮了1厘米,她家就挑这挑那的,她家姑娘就那条件还挑什么,北京的不也才挣几千块钱么,他们家搞不好还是农转非呢,谁看不起谁啊。”


李大妈给儿子相中了一个“条件一般的”北京姑娘,对方在某中学做行政岗位,月入三四千元,家住朝阳花虎沟。姑娘的母亲十分挑剔,嫌弃李大妈的儿子是外地户口、身高矮,这让她非常不爽。


她的儿子今年33岁,曾是一名销售,后来花了3万元自学计算机续了大本,现在是一名月薪2万元的程序员,有房有车,就是没有北京户口。


李大妈曾想介绍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山东女孩给儿子,但儿子却再三强调一定要找“北京的,没负担的”。


“他觉得,外地人挣再多也要背好多年房贷,万一对方父母是农村的,没有医保和退休金,生病照顾还要他管,以后有了孩子也不好上学,还得花钱报课外班,但找个北京的就省事多了。”


这是李大妈第三次来到相亲角,和第一次时的焦虑相比,她的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。她已经看清了:在这里,高薪和车房远不及一本北京户口来得诱人。


因此,她早已放弃对未来儿媳的过高期望,只求对方父母好相处、不嫌弃儿子就行了。


户籍和地域间的相互踩踏在相亲角展现得尤为赤裸淋漓。在相亲角的老北京们眼中,京籍和京户有着天壤之别,就像清朝的镶黄旗和正黄旗之分一样。虽然二者都享受着北京户口应有的一切待遇,但京籍才是身份证110开头的正宗北京人,京户再怎么努力也是外地人,有着地域、口音、生活习惯、婚嫁习俗、过年探亲的悬殊之分。


活跃在相亲角的老人们,识别户口和身份的嗅觉极其敏锐。这些城里的老北京总能在三言两语间准确地辨别出京外口音。即便京郊人或外地人讲溜了普通话、吃透了儿化音,也糊弄不了他们。


“你哪儿人啊?”


这是许多精明的北京土著大爷大妈们问的第一句话。


只要察觉对方带着或轻或重的口音,他们便果断摆摆手:“我们不找外地的!”哪怕对方早就举家迁居北京、拿到户口也无济于事。


至于连北京户口也没有的外地人,在相亲角则处于绝对弱势地位。


在天坛公园,那些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只能接受区别对待,他们的相亲资料都整齐地堆在相亲角附近的树根下。就像一个被孤立的群体,和北京大爷大妈的背包、水壶为伴,无人问津。


△天坛公园,非京户外地人的相亲资料被整齐地摆在树根下,和北京大爷大妈的手提袋、水杯为伍。摄影/费知


可以轻度残疾,但属羊的绝对不行!


3年前,王大爷在天坛公园给儿子相了一个牡丹江姑娘,两人感情稳定,2年就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。但提亲时,女方母亲却索要20万彩礼钱,不给就不嫁了,这让儿子很受挫。毕竟在北京,嫁女儿是完全没有彩礼一说的。两家在彩礼问题上相持不下,最后不欢而散。


“我们不是看不起外地人,但有些外地人确实动机不纯,拿我们当跳板!”大爷大妈的警惕并非全无根据。在天坛公园相亲角,一个身高不足1米65、大专文凭的东北小伙执意要找一个北京姑娘,他特地在择偶要求一栏注明,对方有轻度残疾也可以。


另一位外地大妈则坚持要给儿子找个北京媳妇,图的就是方便二字。“找个北京的,家里有房有车的,我们生活就不用担心了。”


对户籍的执著,在上海的相亲市场中也是常态。一位上海大妈在浦东世纪公园的相亲活动中,看到一些来自安徽、南京的父母陪着女儿大喊:“我们要做上海人,我们要找上海老公,我们要把那边房子卖了来上海,要在上海生第三代、第四代,要在上海生活下去!”


△一个东北小伙在相亲条件中写着,“征:北京户口,没有遗传的轻度残疾也可以”。摄影/费知


但是,这种对外地人的警惕,有时会蜕变为一种激进的排外姿态,甚至对已经取得北京户口的外地人,也充满了敌意。


“外地人目的是什么?他们大量涌进北京,想尽办法跟北京人搞,占北京的便宜,占户口、占房子、占钱,什么都有了,最后又跟你离婚!”一位路过的北京大爷愤懑地说。


不过,一些大爷大妈也逐渐意识到,上哪儿找那么多符合自家条件的北京孩子,于是他们“退而求其次”,把标准放宽到最起码得有北京户口。


至于那些连户口都没有的外地人,“可以考虑特别优秀的”,至少几张放在地上的相亲要求是这么写的。


但有时,相亲角中条件优越的京籍征婚者,也会被一些看似无厘头的理由淘汰掉。


今年26岁的北京姑娘彭顺利是少数出现在相亲角的年轻人之一,京籍京户、三环有房、985高校硕士的她立刻招来不少大爷大妈的关注。但当听说彭顺利出生于1991年、属羊时,大爷大妈只得惋惜地表示,“你什么条件都好,要是不属羊我肯定选你当儿媳妇了!”

彭顺利万万没想到,户口、房子、学历竟然败给了自己的属相。


在相亲角,其他十一生肖永远凌驾于羊之上。由于不少大爷大妈对“十羊九不全”的民间说法深信不疑,他们认为属羊的人(尤其是女性)命不好,不是中途丧偶,就是没儿没女,即便其他条件再合适,只要属羊,也一律不考虑。


△根据媒体估算,北京市户口价值54万;房产价值根据2017年5月各区县新房、二手房均价,和北京市婚房平均成交面积60至90平方米计算;学历价值根据求学成本计算。


连房都没有,也敢来相亲?


早年间,外地小伙刘东风喜欢上一个北京女孩,女孩家住协和医院对面,属于二环,距离天安门也不远。


有一天,谈到两人未来可能性的时候,北京姑娘的一句话让刘东风彻底断绝了幻想,再也不考虑两人的任何可能性:


“我要是跟你住到四环外,以后还怎么走亲戚!”


原来,并不是买了北京的房就能娶到北京姑娘,房子所在的区县、环数更为重要。


虽然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,四环附近早已寸土寸金,但在如今的相亲角,这仍是一条铁律。


△在一排征婚资料中,一位姑娘表示,自己在西城二环有独立的学区房,这样的住房条件在相亲角备受青睐。摄影/费知


扫过一排排相亲信息就会发现,那些房子位于市中心或教育高地的父母,都会自信地亮出“家在附近”、“三环有房”、“崇文三居”等信息,引来不少家长驻足观看。


而对只写着“有独立住房”的人,不少大爷大妈会单刀直入地询问对方住房位置,一听说是五环外或远郊区县的,他们便板着脸匆匆离开。


一位儿子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北京大妈为了显示自家资本雄厚,称自家搬迁后得了三四套房子。“我跟我儿子说,条件不怎么好的家庭的女孩子我就特别不愿意要,那家的父母都比自己低,万一图个什么的将来怎么过日子。”


偶然路过的吕大妈听后不屑地说,“房多了不起啊,指不定都在通县(虽然已贵为北京行政副中心,通州在老北京口中,只配叫“通县”),不照样娶不着媳妇!”


△中山公园相亲角的三位大爷大妈坐在一起交流相亲经验。摄影/费知。


一位山东大妈被吕大妈的京腔吸引过来,像不动产调查一样打听起吕大妈家的住房情况,哪个区的、几环的、多少平米甚至几居室都没放过。


听闻吕大妈想给女儿找个有房的女婿后,山东大妈仍不肯放弃,“你们是北京人应该去摇公租房啊,石景山郭公庄那边就不错(编者注:实为丰台区),以后俺跟儿子和你闺女住公租房就不用在郊区生活了。”


当然,许多时候背景调查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展开的。


老人们最常用的开场白便是,“天儿不早了,您赶紧回去吧,一会儿别赶上晚高峰,再耽误您回家”。以地铁为例,如果对方车程半小时内就能到家,说明房子基本都在三环附近,车程在一小时内的基本都在城六区居住,而一小时以上的,往往住在五环外。


类似的问题还有“孩子有没有车”、“车好不好停”、“停车费贵不贵”,来推断对方的房子位于中高档商业小区还是老旧社区。


在相亲角,房子也分出三六九等:北京房主看不起外地房主(比如燕郊),城六区房主看不起郊区房主,城北的看不起城南的,环数低的看不起环数高的,学区房的看不起非学区房的,新商品房的看不起老房改房的,住楼房的看不起住平房的,没拆迁的看不起拆迁分房的,三居室的看不起两居室的……


至于还在还房贷或连没房都没有的人,在相亲角几无立锥之地。除非是容貌极其出众的女性,而男性,无论条件再好,都“100%不考虑”。


为守护阶级而相亲为共享资源而结婚


“男孩免费登记啦,快来登记看女孩信息!”


大甩卖式的口号出自天坛公园相亲角的两位“情报贩子”。她们专门负责收集儿女的个人信息和择偶条件,按出生年份和性别分为多册,男性是蓝纸,女性是粉纸,年龄横跨70后-95后。想要看别人的信息,必须先登记。


由于相亲市场中的男生太少,男孩父母可以免费登记查看女孩信息,而女孩父母则必须交10元报名费才能享受同等待遇。


虽然这一“霸王条款”带有明显的歧视味道,且“情报贩子”手中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保证,但仍有不少家长愿意掏这个钱。毕竟,若能从中寻觅到未来女婿,10元投资真不能算高。


家长们一边一本本翻着异性信息,一边还不时要求查看与自家儿女同龄的同性信息,暗自掂量着自家儿女在相亲角中的位置和竞争力。


△天坛公园的“情报贩子”摊点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。摄影/费知


在相亲角,房子、户口、薪酬、工作单位(公务员、事业单位还是企业)、家庭环境(知识分子还是工薪家庭)和学历等硬性条件至关重要,因为它们先天就带着社会阶层和经济实力的烙印。


88年出生的燕子是北京相亲角少有的亲自上阵的年轻姑娘,既为自己,也帮朋友。文案出身的她平时经营着自己的非盈利相亲公众号,每篇推送文章的内容都是介绍身边的单身朋友。


在经营公号时,燕子发现,一些有房有车的男士,即便年纪偏大,也不乏众多90后女性追求者,而那些有车没房的男生往往无人问津。女生则正相反,那些长得漂亮的女生更容易获得关注,而事业有成、学历又高的女强人却鲜有人联系。


“门当户对很重要,在相亲中排第一位。”


燕子说,不管是在中老人为主的相亲角,还是年轻人扎堆的8分钟集体相亲或婚恋网站,只要一涉及到相亲和婚姻,就势必牵扯出太多现实话题。


在相亲的逻辑下,结婚并非仅为了爱情和生育,还为了进行资源共享,比如房子、社会地位、教育和医疗资源。
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在相亲时会关注颜值和共同语言,但最后谈得最多的,还是户口、房子、学历和家庭背景。

△来相亲角前,燕子特地设计并打印了一张横幅,上边有着单身朋友的择偶信息和二维码。这种崭新的相亲方式引来不少大爷大妈围观,他们还没学会扫码关注,只能好奇地在一旁询问。摄影/费知


燕子和大爷大妈之间代沟巨大,带着点东北口音的她向跟一位大爷解释年轻人要看眼缘时,大爷却反问道:你还介绍演员?但他们却对门当户对的重要性有着完全一致的意见。


不能高攀,更不能屈尊,即便同是“门当户对”的中产家庭,阶级内部的分化与竞争暗流涌动,激烈而残酷。

△各大公园的相亲角势必都有精英区或海归区,多是高学历、高收入的城市中产。


相亲角中的每个人都在守卫自己所在的阶层:谁也不想找条件不如自己、相对低层次的家庭,因为他们惧怕下滑,惧怕好不容易才积累的财富被人占用;谁也都在寻找条件略优于自己、相对高层次的家庭,因为他们也期待上升。但这种上升十分有限,他们绝不找条件优越太多的家庭,因为他们害怕被对方看不起,说话都不硬气。


归根到底,相亲还是一场盛大的个人营销和阶层买卖,房子、户口这些硬性条件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交易筹码。


独家|凤凰评论相亲角中的每个人都在守卫自己所在的阶层

在一些大城市的公园,为子女征婚的老人一直是一道景观。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成都,都有媒体报道过这个独特的群体。这一次轮到了北京,一些首都的父母也在公园里辛苦地为子女忙碌着,不过,他们的做法,却注定要比别的地方引起更大的争议。媒体报道中特别提到:门当户对是这里的铁律。在详细列出的相亲条件里,户籍、收入、房产、学历等硬性条件被格外看重。

他们对“门当户对”的要求,和一些爱情至上的文艺青年一样,都是一种“宁缺毋滥”。都很顽固,而且有一种绝望的荒诞。这些人应该知道,自己的孩子年龄已经不小,属于婚姻市场的“老大难”。对象条件设置得越精确,可选择的范围也就越狭窄,为孩子找到合适伴侣的可能性也就越低。

人们沿用流行词汇思维,用“相亲鄙视链”来形容这些老年人的行为。对这些父母来说,这不是偏见,不是偏执,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。除此之外,他们又能为孩子做什么呢?

对比媒体的报道,你会发现,那些在公园里为孩子征婚的上海父母,更看重的是房产,而北京父母,则更强调户口。背后的逻辑都一样,想通过“相似背景”家庭之间的结合,来保持目前尚可接受的生活水准。

在相亲角接受挑选的相对而言条件并不太差,大多是75后和80后的城市中产,以大专、本科学历为主,他们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或是有着北京户口的外地人,多数早就在北京定居,凭借不错的收入或家庭背景,在房价高企的北京拥有至少一套独立住房。

对于中国是否存在阶层固化有一个调侃,向上的道路大门紧闭,向下的渠道畅通无阻。当向下是唯一的存在的阶层流动方式的时候,中产的选择要么是尽可能地阻挡底层向上的可能,要么是尽可能地减少自己下滑的机会。在婚姻选择上,恰好满足这两个方式,拒绝比自己低阶层的对象,选择比自己高或者阶层一致的对象,换句话而言,就是阶层联姻。

人民日报也开始讨论中国阶层到底有没有固化,这本身就说明,在广大人群中,既存在上升的焦虑,更存在害怕阶层坠落的担忧甚至恐惧,阶层联姻成为了防止阶层下滑的一种方式。一张房产证还不足以固定自己的阶层身份,那就两张,如果还不能缓解焦虑,那就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,让他成为下一代的精英。

十多年前,有一个部电视剧《新结婚时代》,讲述的是城市女孩和一个所谓“凤凰男”结合后,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的,而产生的种种矛盾。当时,曾有一个经典的说法“你不是嫁给一个人,而是嫁给一种社会关系”。

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,门当户对一直是结婚时所遵循的原则。这和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有关,拥有土地的人,都想通过这样的方式,来增加自己家族的经济力量,而佃农,当然也只能在自己所在的阶层寻找。

从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开始,“门当户对”就成为一种受批判的“封建思想”。但是,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观,它总是以某种变体存在着。比如,80年代,一个工人,首要的结婚目标,也会是一个工人。到了90年代,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,学历成为一个有区分度的标准,人们也会对结婚对象的学历提出要求,但是,会换一个好听的说法,叫“共同语言”。

《新结婚时代》的台词,放到今天,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:你不是和一个人结婚,而是和一个阶层结婚。正如那篇广泛传播的《中国式相亲价目表》一文中所言:相亲角中的每个人都在守卫自己所在的阶层。

那些在公园里为孩子征婚的父母,就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,发挥自己生命的余热,为固定孩子的阶层身份,固定握在手心里的一点利益,固定一个让自己自豪的生活方式——他们一定以为,这固定下来的,就是幸福。

其实他们内心的恐惧都是一样的,不要坠落,不要下降,既然孩子已经成年,人生格局已大致确定,那就通过房产和户口,把这尚可接受的生活水准给固定下来吧。


互动:单身的你,若留下信息,我们做红娘帮牵线。。。快到碗里来!!

彩蛋来了:


毕业合影的时候,总是不由自主就伸出一个“V”的手势来。


雀跃的、胜利的、完满的、开怀的,V是最好的,胜利是最好的。


每一次冲过终点线,每一次考完试,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


你还记得自己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是什么感受吗?

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,再感受一次被录取的心情!


文章来源 |凤凰周刊

    原标题 | 中国式相亲价目表:我儿子才33,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,有户口残疾也行


    【精彩推荐】

    1、范冰冰自曝倒追李晨 第一次约会是自己提的

    2、12个幽默小段子,看完后竟治愈了我的心情

    3、江西“撞死4学生”司机被押往刑场执行枪决

    4、特朗普力挺女儿代父开会 反对者:美国不是君主国家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